临沂上成画室(原南北朝画室
新闻详情

于小冬【看了“素描60年”】

522
发表时间:2018-06-27 23:16作者:于小冬

看了“素描60年”

中央美院60年素描展,当然是必看的,如此系统的素描教学展览,我此生也只有这一次机会。临结束的前一天,专程自沈阳赶到央美展厅。两天里细看两遍。自己教素描,更爱画素描,是个梳理自己的认识,全面了解中国当代素描发展的难得机会。也想了许多问题。

1:有四位先生的作品让我深深地喜欢,久久不愿离去。徐悲鸿、王式廓、陈丹青、朝戈。本来应该是五位,一直很期待看到蒋兆和先生的作品,一幅也没有,不知何故,在那些陈述教学发展历史的文字当中,连大师的名字都没能出现。我们太缺大师了,真的大师又被漏掉。不解。

2:徐悲鸿先生是真正的泰斗,我国当代素描教学的奠基者,学他又得他神髓的唯蒋兆和先生一人,中国的素描在60年里,没学徐悲鸿源自法国正宗的欧洲大师路子,也忘了徐悲鸿儒雅平和的中国式高贵品格。60年来我们反而主要学了苏派,50年代是政治的原因,至今还是唯苏派影响深远,直达每个考前班。

徐悲鸿先生在课堂教学中是被忽略的,真成了被挂在嘴上的祖师爷。

 


   3:王式廓先生是中国的柯勒惠支,铅笔是被情感驱动的,感人至深。我在教学中深入地研究过他吗?




4:陈丹青的素描不是美院教出来的,完全是一派天赋才能,是自学野路子,生猛浓郁,反而有大师气象。

我在看整个展览的过程中都还理智平静,也许,因为我对西藏感情特殊,唯到这里心脏猛烈跳动,他的直接、热忱扑面而来,高超画技隐于情感后面,画家和笔下的形象都是活着的生命,康巴汉子自不必说,连小泥房子都像是在“呼吸”。

他说:“现在,我大概画不出这样的素描了,它们比油画正稿更生动,更自然。我终于明白:趁着年轻时代的热情和敏感,还有部分的无知,是绘画的最佳状态。”这一段,也是整个展览最有质地的文字。

大师为什么多数出自学院以外?


5:朝戈朴素的画面凝固、真挚,有抓人的魔力,我的魂儿像是被吸进了那些小纸片,被长久地钉在哪里。我参透了他的魔法吗?



6:见到自己儿时学画的范本,亲切无比。在见不到大师印刷品的年代,不知临过多少遍。今天看朱乃正、钱绍武两位老先生原作,真是少有的“技术高手”。
横向的比较,50年代原装的苏联素描确实高我们一筹。在原作里我分明看到:三大面、五大调子当中绝对还有他们血液里的欧洲传统,丢勒、荷尔拜因分明还躲在那张脸的后面。我们50年代学苏联至今,只剩可怜的三大面、五大调子,缺少的是源自文艺复兴的欧洲传统的魂。苏派当然也是有历史传承的,50年代至今我们了解的只是它的片段,我们了解苏派吗?

8:在学院的素描教学中,“透视解剖比例结构质感量感虚实光影明暗空间感”一大堆技术关注,拆散了生命中完整直接的美,反而忘了对人的爱。涂调子麻木了手臂,也麻木了心灵。

展览中没有徐悲鸿先生这幅素描,看展览的时候,我一再想到她。这是我印象里最动人的女子背面,那一刻,徐悲鸿先生一定是被眼前轻盈的体态,优美的韵律深深打动,才有这幅不朽杰作的诞生。

应当象徐悲鸿先生那样:把人当人画。这才是素描训练最基本的,也是最重要的核心。

分享到:
会员登录
登录
其他账号登录:
我的资料
留言
回到顶部

鲁公网安备 37130202371856号